昨日(6月21日),由完美世界影視劉寧工作室、北京大漁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劇情片《父子情》,在2018年第21屆上海電影節正式亮相。《父子情》作為本屆上海電影節重要的展映作品之一,用詩意而紀實的風格,講述了一對有隔閡的父子跨越生死的動人故事。
《父子情》由中國第六代知名導演王超執導,本片曾入圍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愛沙尼亞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及法國維蘇爾亞洲國際電影節等并獲得好評,前兩個電影節均屬15個國際A類電影節。王超導演此前的電影作品也一直受到國際電影節的青睞。由其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安陽嬰兒》曾入圍第5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日日夜夜》曾獲得第26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江城夏日》獲得第59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大獎;2014年執導的《幻想曲》曾入圍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展映。此番《父子情》亮相上影節,也是第一次與國內觀眾見面。
《父子情》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影資料館館長Cheng Sim Lim是這么解讀的:“將它的中文片名和英文片名放置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中文片名是《父子情》,英文片名是《大河邊緣》(River’s Edge),在這個非常有力量的電影里,愛在大河邊緣真正被找到,當它的最后一幕隱入黑暗后,愛的聲音依然還在我們的耳邊久久回響。”
曾經疏離的父子情,直到兒子遇難的一刻才讓父親有時間停下來思考一下,到底怎樣的愛才是兒子真正需要的。兒子的女學生與她姨媽之間摻雜著功利的親情,也讓觀眾看到了偏遠山村的人們在思想上的桎梏。Cheng Sim Lim評價道:“被迫與孩子分離的父母、父親尋找兒子、沉思般的長鏡頭、大量使用非職業演員等……一個來自大都市北京的商人,來到一個貧困而邊遠的鄉村,尋找他兒子的尸體。他的兒子死于一次沉船事故……盡管鄉村表面上一切平靜如水,但實際上卻被來自遠處的強有力的經濟大潮所席卷。令人震驚的山河變遷一點一滴滲透在影片每一個樸素而優美的畫面里,其背后悲愴的人物命運卻被王超以極其溫存的詩意筆觸,高度電影化地完成了。”
上影節評價該片:“背后有關于大時代社會的廣闊語境和復雜況味,父子對望間不是簡單的代際理解鴻溝,確實各有痛苦。第六代導演王超,將失意青年與失子中年放逐鄉村人魂對望,他寄予鮑勃·迪倫歌聲的,是尋不到的人生答案。”其實,像《父子情》這樣兼具文藝作品的藝術價值和人文情懷的作品,一直是完美世界影視追尋的一個創作方向。支持獨立電影、小成本藝術電影,也是真正不計較名利默默為這個產業做出貢獻的一種方式。提到出色的藝術電影,這里不得不提到兩部話題性作品:一部是《鋼的琴》,另外一部是去年大獲好評的金馬獲獎影片《嘉年華》。前者是一首譜寫特定年代工人命運的“樂章”,導演張猛用自己熟悉的環境和題材,講述了下崗工人在爭奪女兒撫養權時所經歷的酸甜苦辣。而后者更像是一首詩篇,導演文晏用以柔克剛的畫面風格和情緒反思社會責任,提醒我們關注社會中女性成長所遇到的問題。兩部電影都在豆瓣獲得8.3的高分,體現了觀眾對完美世界影視在此類作品所做出努力的認可。
上個月,《父子情》參與了“2018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這一項重要活動,在英國以及希臘做了展映,為外國觀眾了解中國文化、中國電影,增進與他國文化交流,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民心相通、感情相融做出了貢獻。在未來,完美世界影視會繼續提高原創能力,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堅守藝術理想、聚焦時代、秉持情懷。完美世界影視將繼續推出一系列反映時代風貌與時代精神的作品,將《鋼的琴》、《嘉年華》和《父子情》這樣為廣大觀眾所想、為影視行業蓬勃發展所需的創作路線繼續堅持下去,并且發揚光大。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8325號 京ICP備2021013357號-2 《網絡視聽許可證》編號:0110587
北京完美世界影視有限公司Copyright ? 2004-2021 Perfect World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