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年前一路火到非洲的家庭倫理喜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到都市愛情故事《咱們結婚吧》《咱們相愛吧》,導演劉江一路將電視大獎拿了個遍。這個面帶佛相、偏愛現實主義題材的導演,總是能用更敏銳的目光看待社會。在情感被快節奏沖撞的都市生活中,我們或許需要借助一部好劇、一個鏡頭來參透其間微妙。剖析情感是劉江的強項,而他本人更像是一個褪去戾氣后激情與平和的和諧體,這份和諧體現在作品里,則是對一些社會尖銳矛盾與敏感話題的冷靜剖析與直接表達。
為情感“把脈”
把脈應先知患處,而為情感問診則要知道這個社會的痛點在哪里。劉江在這點上堪稱敏銳。
《媳婦的美好時代》針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婆媳矛盾”;《咱們結婚吧》講的是當下社會人們關注的熱點——“剩女”;《咱們相愛吧》則繼續走現實主義路線,但主題另辟蹊徑,劉江說這是一個尊嚴與生存的問題,一個人該怎么活的問題。
《咱們相愛吧》自播出開始就引起了巨大反響,其一是因為在最開始,劉江找準了這部劇的女性受眾群,觀眾能因這部劇回顧自己,產生共鳴,看到的是別人的故事,想到的仿佛是自己的一生;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每一集都在剖析社會現象,并尖銳的指出一些敏感問題。觀眾們能看到很多條人物關系的交叉,每一個人在其中的沖突與掙扎,不同階級的碰撞,不同年齡的內心狀態,不同身份的感情走向……
即使故事情節沖突與矛盾尖銳,但劉江手中的作品大多以團圓結局收尾。把脈過程的卻重要,可他沒有忘了如何“治病”,一部好的電視劇,不僅要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現實,更要為觀眾給出答案——我們的人生,究竟該怎么走?劉江說:“還是要給人希望吧,文藝作品是要提出問題來,有些問題是能解決的,也有一些問題是我們解決不了的,還是要給觀眾一個希望,因此是一個美好的結局。這個也是代表我們一種期許,也是我們認同的價值觀一種方向。”。這其中傳遞著的,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正能量”。就像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劉江導演所傳達的,大概正是如此。
在影視行業,從不缺導演,真正缺的,是好導演。在劉江看來,光看一部戲無法評定一位導演的水平,多部作品的平均值才是更客觀的標準:“好導演一定要拿作品說話的,你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讓觀眾滿意的作品。”當然,一部作品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導演一個人,要有很多方面的互相配合,包括劇情、包括表演、包括剪輯、包括后期宣發等等,有時觀眾們會看到同一位導演的作品,水平也是有高低之別。起起落落乃人間常態,如果說一部《媳婦的美好時代》不足以界定一位導演的執導能力,那么“咱們”系列劇的熱播已能證明一切。
一個現實主義者的獨白
劉江把自己比作一個手藝人,“其實我拍一部戲就像師傅做一個凳子,像師傅修一雙鞋。就是做手藝的人,以此謀生,又給自己一點精神食量,并且能通過這個手藝影響到別人一點點。”
劉江這手藝,大概就是骨子里難以抹去的敏銳觀感,正是這份敏銳讓他有能力為都市情感“診脈”,體現在劇中,則是現實主義的色彩。這也是為什么近兩年宮廷戲、抗日劇、穿越盜墓劇此起彼伏,而劉江選擇了都市劇,“反映現實的東西,它會進入骨髓,進入你的靈魂能打動你的心,它跟純情節劇是不一樣的。所以現實主義,還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東西”。
而至于未來的目標與期待,劉江則表示一起隨緣。要論頒獎禮,劉江大大小小的獎臺也上得難以數清,而且對于導演而言,拿獎也從來不是他的前行目標。“主要是想做一些自己有感而發的東西,比如說我對宗教比較有興趣,就想看有沒有機會拍一點關于宗教題材的作品”。有話可說,通常是導演們的初衷,因為只有真的有話要講的時候,才會有誕生好作品的可能。
生活是一場修行
作為一個社會人,劉江要協調很多關系,而作為一名導演,他要考慮的則會更多。拍攝的進度、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演的執導能力,而令人欣慰的是,《媳婦的美好時代》、《咱們結婚吧》到如今的《咱們相愛吧》,每一部作品都反響極佳,沒辜負他之前那些年的兜兜轉轉,也對得起他對人對己的善意。
閑適的心態讓劉江比別人多出一份耐心,而每日必做的念經功課則讓他抵達了更為本真的層面。“有很多人說一年拍兩部戲,我說這個我受不了,我可能兩年才拍一部戲。這個功名利祿啊,終究是過眼云煙。”歲月如流,生活中的瑣碎不過轉瞬即逝,找到最本質的、自己最珍視的東西并將其留住,實在難得。對劉江來說,“要真正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還是要把人做好。”
策劃、編輯、統籌、執行 / 佟承岳
采、文 / 周維
攝影 / 鄧熙勛
服裝 / 李欣芮
化妝 / 鄒成程(ON TIME)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8325號 京ICP備2021013357號-2 《網絡視聽許可證》編號:0110587
北京完美世界影視有限公司Copyright ? 2004-2021 Perfect World Pictures